临近毕业季,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2020级冶金工程研究生徐略渭凭借在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的学习实践经历,提前收获多份offer。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研究生通过在站开展问题导向式学习实践,形成科研成果促进生产一线技术升级,多数留在企业工作成为核心骨干,这是江西理工大学与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赢的一个缩影。
自2004年开始,江西理工大学与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科研合作;2021年,该研究生工作站成为江西省首批17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之一;2022年以该工作站为依托申报的“江西理工大学-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稀有稀土金属协同育人基地”成功入选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近年来,双方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培养一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钨产业急需人才,发挥了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图为校企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顶层设计精细 管理保障有力
为确保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有效开展,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先后出台工作站管理办法、工作站研究生管理办法,规范开展研究生的进站遴选、安全教育及在站管理考核工作,成立了研究生专业实践领导小组以及专业实践协调小组,以此形成运转合理、高效、协调的组织管理体系。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优质师资、配优研学环境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以科技成果奖励激励科研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以发放实习津贴、开放生活场馆等人文关怀,增强在站研究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研究生工作站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也是校企双方围绕我省‘2+6+N’产业,合作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该工作站校内导师梁勇表示。双方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桥梁,以攻克企业“卡脖子”技术为抓手,20年来,培养出以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国钻为代表优秀人才50余名,博士后7名,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行双导师负责制 构建“企业游学”育人新模式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进站学生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专业知识传授,理论体系搭建引导;企业导师融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手把手带研究生走上生产一线。研究生在“企业游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导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协商确定研究生课题;企业导师根据课题与生产实际关联性,指导学生学习生产现场的设备、工艺及原理,研究生再结合查阅的文献,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我的毕业论文就是来源于工作站的钨冶炼新工艺开发项目,该技术的工艺研究已完成,论文是基于该工艺构建新钨冶炼体系的理论系统。”徐略渭表示,由工作站根据技术需求提出应用型创新实践课题,对其科研思维、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颇多。目前,在站研究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4项,参与企业技改项目2项,已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2篇),申请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问题导向不仅是在站研究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更是设站单位借助高校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的需要。校企双方在研究生工作站的基础上,通过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以钨资源深度开发与应用为核心,协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攻克行业企业技术难题,贡献科技创新成果和理论创新成果,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大力推动成果转化,助力江西省钨产业链建设。其中,1名研究生参与的企业科研项目《白钨短流程绿色冶炼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已取得关键进展,预计生产每吨APT成本将降低2000元以上,废水产生量将减至20吨以内,人均APT年产量达到近150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可观。
校企双方以工作站为纽带,疏通双向循环流动通道,实现企业技术升级与高校学科建设“同频”,行业的国家贡献度与大学的人才供应力“共振”。学校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走进课堂,扩大教学科研资源、强化专任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反哺一流学科建设;企业邀请学校教授担任访问学者、技术顾问,为企业讲授前沿科技方向,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提升企业的研发力量和水平。截至目前,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已获批江西省“十四五”高峰优势、突击队学科;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冶炼生产环节核心工艺技术、精深加工环节的设备及部分核心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向世界一流钨企业进军。
http://jyt.jiangxi.gov.cn/art/2023/4/17/art_25536_4429411.html